粤港澳大湾区9-10月高教动态47
发表时间:2024-11-09 11:01 目录 一、机制创新
二、合作交流
三、人才培养
四、成果转化
机制创新 深圳理工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9月29日,深圳理工大学成立大会举行。 深圳理工大学2024年5月获得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是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的一所本硕博一体培养的公办高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学校聚焦“新工科”“新医科”等领域,已成立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等7个学院,学校首批开设神经科学、生物技术等6个普通本科专业。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毗邻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医学科学院、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成生物学产业园和脑科学产业园等科教产教平台。独特的地理位置,对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新能量。(内容来源:深圳发布) 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牵手港澳8所大学 粤港澳合作建设南方先进光源 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的"最佳拍档",计划毗邻散裂中子源建设的另一个大科学装置——南方先进光源的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2024年10月26日,南方先进光源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中国香港举行,会上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与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等八所高校及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和京港学术交流中心两个学术机构分别签订合作协议,以深化与港澳的科研合作,共同探索未来南方先进光源合作建设新模式,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用户对世界先进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装置的急迫需求,促进加快形成多种研究手段互补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有重要意义。(内容来源:南方日报)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七所学院——公共政策学院正式成立 目前,全球正处于一个人类历史上的特殊时代,世界各国面临着政治、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各方面严峻的挑战,这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为应对上述挑战,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三方携手,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十周年之际,通过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加强优势互补,全力支持促成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第七所学院——公共政策学院的诞生。 目前,公共政策学院已开设两个硕士研究生项目——公共政策与城市学,拥有在校生95名。面向大湾区和国家的公共治理需求,学院将继续拓展公共政策硕士项目(人工智能与智慧治理、科技与创新政策、卫生医疗与应急管理、环境与气候政策等方向),城市学硕士项目(城市群发展与治理等方向),以及开设公共政策博士研究生项目。公共政策学院的成立不仅体现了三方对教育事业的长远布局和责任担当,也必将成为推动社会科学创新应用的重要平台,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前沿作用。郑永年担任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内容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城大创立香港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院 与学术和业界伙伴携手引领AI领域前沿科研 香港城市大学(城大)于10月21日举行香港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院成立典礼,并与多名学术和业界伙伴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携手推进人工智能(AI)领域的前沿科研,开创未来。此举标志着城大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迈出了又一重要的里程碑。 香港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院汇聚来自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营造优良的协作环境,旨在促进科学与AI的无缝整合。研究院将与业界、政府和学术界共同推动创新,并培育深科技初创企业。 基于城大在AI及相关学科的领导地位及科研优势,城大的香港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院将成为探索AI科学的国际枢纽,为研究人员和业界提供一个卓越且开放的平台,推动并突破AI在科学领域的应用界限。研究院将进一步促进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之间的跨学科合作,推动“AI作为科学”和“AI为科学”的发展,致力开发革命性的技术,对全球产生深远的影响。(内容来源:香港城市大学) 合作交流 携手世界一流大学深化合作 华南理工大学出访欧洲多所院校 9月19-28日,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正率团访问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兰卡斯特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就学生双向交流、联合培养、学分课程共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科科研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为实现学校加速挺进全球百强大学的奋斗目标、切实推进广州国际校区“双向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打牢基础。 在英国剑桥大学,代表团与剑桥大学代理副校长Alan Short教授、材料科学与冶金学院院长Jason Robinson教授进行会谈。双方围绕课程建设、师资力量提升等开展交流,探讨本硕博各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并签署“学生双向短期交流项目”合作协议。据悉,2025年,华南理工大学新工科暑期学校将迎来首批剑桥大学学生。 在帝国理工学院,代表团会见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Peter Childs教授和电力与能源系统讲席教授Goran Strbac,李正为Goran Strbac颁发学校客座教授证书。两校将持续合作开展学生双向交流和硕博联合培养项目,并在电力、电信、新能源领域探索共建世界领先的多学科能源研究院。 在兰卡斯特大学,代表团会见校长Andy Schofield和兰卡斯特大学孔子学院负责人,就持续深化现有学生交流与人才培养机制等达成进一步合作意向,并签署管理学本科“2+2”双学位项目协议。 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副校长Dolores O’Riordan以及该校理学、工程学等学科负责人先后接待代表团。李正介绍了学校各类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举措,重点介绍新工科暑期学校以及与合作伙伴互设离岸中心等“在地国际化”与“双向国际化”办学成果。Dolores O’Riordan表示都柏林大学将以开放态度与华南理工大学开展各项合作,并探讨了相关学科“2+2”“3+1+X”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全英学分课程联合建设、电信领域科研合作、离岸中心建设等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在西班牙,代表团与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副校长Montserrat Pardàs等进行会谈。双方总结了加泰罗尼亚大学学生参加今夏华南理工大学新工科暑校的情况,商谈2025年纳入学分课程相关事宜,并就未来深化交换生计划、短期学生互派项目、学位课程共建以及电信领域科研合作等达成全面合作意向。(内容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代表团访问欧洲合作院校 深化国际教育合作与创新 10月24日至29日,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姜虹率领代表团访问了瑞典和英国,先后拜访瑞典隆德大学、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以及伦敦国王学院。此次访问旨在深化国际教育合作,推动学术交流与创新,共同探讨未来发展路径。 在瑞典的首站,代表团抵达隆德大学。姜虹表达了对持续深化合作、促进师生交流的期待,双方围绕大学管理经验、学术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交换了意见。下午,代表团参观了隆德大学纳米研究院,就进一步巩固双方纳米研究院的长期合作关系达成共识。 10月25日,代表团拜访了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双方就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下午,代表团前往皇家理工学院,双方围绕双学位项目的可行性、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术交流机会等进行了探讨,并表示,将共同开展科研合作、结合两校优势资源共同应对全球性的重大挑战,合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前沿发展。 在与伦敦国王学院校长希提杰·卡普尔(Shitij Kapur)会谈时,姜虹表示,希提杰·卡普尔(Shitij Kapur)校长今年9月到访南科大,双方共同见证首届南方科技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医学院(下称“联合医学院”)新生的开学典礼,两校合作掀开崭新一页。姜虹说,联合医学院是两校合作办学的典范,融合了双方的教研实力和先进设施,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平台。期待两校加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在商科、物理、化学、医疗保健和医院管理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进一步丰富两校的教育内容,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 代表团还分别与伦敦国王学院的口腔医学学院和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院代表座谈,探讨了两校口腔医学、生物医学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攻读博士学位项目的合作。双方表示,将共同推进医学和口腔医学领域的合作发展。(内容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澳科大李行伟校长率团访南京高校 探讨教研合作潜力 2024年10月11日至12日,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副校长谭广亨、姜志宏,澳门海岸带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创新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马义兵,创新工程学院工程科学系讲座教授李宗津一行拜访了东南大学、河海大学以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期间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此次访问旨在探讨制定更多的学术合作和研究平台共享方案,开展更多创新合作计划。 澳科大校长李行伟一行(11日上午)与东南大学的会谈中,双方就目前已有的教育资源及研究平台建设分别进行介绍,深入探讨了未来建议加强的合作领域,并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 李行伟校长一行(11日下午)拜访河海大学期间,双方展开亲切友好会谈。会上,双方就具体的研究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并就未来合作的具体方向进行了深层次交流,致力深化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李行伟校长一行(12日上午)拜访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座谈中,双方就水利科技、环境资源管理、交叉学科建设,以及研究生培养模式等方面展开交流,探讨未来潜在的合作新途径,并达成了初步的合作共识,冀希望推动两校在水利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内容来源:澳门科技大学) 理大与绍兴市政府携手共建技术创新研究院 推动两地科研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共同成立「香港理工大学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研究院将聚焦多个前沿和高端技术,包括纺织科技、碳复合材料及应用、现代建筑等关键领域的科研发展及转化。 绍兴市委书记施惠芳及其他领导代表出席9 月 21 日早上的绍兴人才周活动,理大与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于活动上举行签约仪式,同日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双方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学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这被视为香港与绍兴在科技创新与卓越追求上的璀璨里程碑。研究院将成为一个开放、创新的桥梁,连接学术界、产业界与社会各界,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共同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依托理大在时尚与纺织学的产业领导、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的创新解决方案、机械工程学领域的卓越研究等强项,汇聚绍兴市丰富的资源与优势,研究院将利用理大的科研成果,推动在创新基地的转化,实现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此外,研究院还将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工程师及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内容来源: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举行揭牌仪式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在惠州市与惠州市人民政府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举行了「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的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重点介绍了研究院的四大聚焦领域,分别由研究院院长丶理大智慧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副院长丶软材料及器件讲座教授郑子剑教授介绍研究院整体发展方向及建设规划,及其研究的新材料与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丶理大理学院副院长丶化学和环境分析中心实验室主任容家富教授的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催化;理大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魏敏晨教授的空间计算与影像;及理大机械工程学系阮海辉博士的绿色与智慧制造。这四大核心研究领域不仅应对现有产业的升级需求,还专注于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及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坚实基础。研究院并与八家当地企业就合作项目举行签约仪式,进一步实现技术转化及应用。(内容来源:香港理工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与山东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与山东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济南举行。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两校落实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具体实践,也是两校深度、全面合作的正式开始。南方科技大学将与山东大学携手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围绕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校企联合打造专业平台等方面拓展合作空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表示,山东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此次合作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积极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双方优势互补,共同服务教育强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希望山东大学能与南科大进一步深入合作,围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强化学科交叉融合、科研联合攻关等,以“双一流”建设的突出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高等教育力量。(内容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南科大与中广核研究院签约共建联合实验室 2024年9月10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建的“核设施辐射安全与材料基因工程应用”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南科大举行。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为核设施辐射安全与材料基因工程应用联合实验室揭牌。南科大物理系讲席教授柳卫平受聘为联合实验室技术顾问。 据悉,核设施辐射安全与材料基因工程应用联合实验室将基于核科学技术学科与材料学科的优势特色进行交叉融合,依托中广核研究院和南科大创新创业学院进行共建,聚焦辐射安全领域,以期推动辐射防护及相关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0月12日,中山大学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山大学南校园举行。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副总经理高同庆,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副校长郑跃等出席活动。 签约仪式上,中国移动高同庆副总经理与中山大学郑跃副校长代表双方单位签署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山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双方将本着“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平等合作、互惠共赢”的原则,围绕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校园服务三大主要任务,务实落地战略合作。后续拟推动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共建联合研究平台,以5G+智慧医疗应用+实训教学为大方向,开展“医工融合”为特色的科学研究工作,打造校企合作新标杆,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内容来源:中山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与广州市南沙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共绘创新发展蓝图 10月18日,广工与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秉持“优势互补、共享共建、高位谋划、实现共赢”的合作原则,在科研基础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及人才引育等多个领域开展全面而深入的合作,共同探索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新典范。 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是双方深入贯彻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重要举措,更是广工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创新研究院并下设多个相关领域产业创新中心,充分利用广工科研资源优势,结合南沙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求,推动高性能低成本钛合金制备、镁合金成型及加工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与突破。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方面,双方将加强新材料、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合作,汇聚全国高水平科研优势资源和研究成果,推动校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有力提升南沙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此外,双方还将建立干部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人才交流和培训,为南沙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内容来源:广东工业大学) 人才培养 香港理大与中山大学携手培养医工交叉型医科人才 支持医疗体系长远发展 助力香港拓展医疗健康产业 10月14日,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中山大学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展开在医工交叉领域的教研合作,共同培育医学专业人才、发展新型医学科技课程、建设联合实验室、进行学术及专业交流,并提升共同研究成果。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推动医工交叉新型医学的发展,有助于缓解香港医疗体系面临的压力,并提升临床医学研究水平,助力香港及大湾区发展成为医疗创新枢纽。 两间院校将重点探讨在医工交叉领域的教研合作,包括推动理大优势学科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的深度交叉融合。双方拟合办「4 + 4」双学士医科学位课程,探索「医学 + 工程」专业博士双学位课程,培養兼具医疗及工程专业知识的医科生,并推动毕业生在香港及内地同时取得跨境医生執业资格。(内容来源: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科大与宁德时代达成跨领域合作 推动可持续发展及新能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近日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达成跨领域科技创新合作协议,成为第一间与宁德时代合作的香港本地大学,推动可持续发展及新能源研究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育工作。 通过此次合作,宁德时代将于五年内提供资助予科大,在先进材料、零碳新技术等相关领域上共同开展研究合作和成果转化,并成立创投基金资助具备发展潜力的科技初创团队进入市场。同时,宁德时代将资助参与相关研究的优秀博士及硕士生,而获得资助的研究生亦有机会于毕业后优先获该公司聘用。(内容来源:香港科技大学) 成果转化 中交集团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定 成立中交澳科大产业转化中心 9月8日,中交集团在位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中交汇通与澳科大共同签署《中交集团与澳门科技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为双方合作建立的中交澳科大产业转化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此次战略合作的建立,是中交集团与澳科大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领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亦是双方共同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作出的努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是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战略决策。中交集团和澳门科技大学在各自领域的专业优势和共同的科研发展愿景,将通过深层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作为战略合作建立后的首个重点项目,中交澳科大产业转化中心将建立诺贝尔物理学奖诺沃肖洛夫超材料转化基地。此次战略合作的建立,不仅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深入贯彻,也是以产业转化中心揭牌成立为契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畅通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中交集团和澳科大将以携手共进的新姿态,共同书写“一国两制”下的繁荣稳定新篇章。(内容来源:澳门科技大学) 香港浸大与国宏嘉信资本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知识产权转移及科研成果商业化 香港浸会大学(浸大)与国宏嘉信(深圳)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宏嘉信资本)在10月22日签署合作备忘录。根据该合作备忘录,国宏嘉信资本承诺投资不少于港币1,000万元于浸大的初创企业,为该些初创企业提供资金及联系业界的支援,共同促进科研成果商业化。 国宏嘉信资本拥有丰富的商业营运经验及成熟的商业网络。此次浸大与国宏嘉信资本签署合作备忘录,将有助浸大初创企业在运营和市场开发上取得成功,让浸大的成果转化工作发挥更大影响力。(内容来源:香港浸会大学) 转载声明:转载文中内容是为了向公众传播粤港澳大湾区高教资讯,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若有信息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