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大鹏,我们一起搞海洋!312
发表时间:2021-11-03 14:23 10月26日至11月1日,由我校与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深圳市科学技术学会、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大鹏新区管委会共同举办、深圳研究院承办的“2021高质量向海发展论坛”在深圳市大鹏新区召开。副校长刘勇胜代表学校参加会议并致辞,海洋学院院长孙军主持会议。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勇胜教授致辞 刘勇胜在发言中表示:大鹏新区三面环海,海域面积305平方公里,约深圳全市的四分之一,海岸线长128公里,约占全市的二分之一,自然岸线保有率65.6%。在学校“美丽中国、宜居地球”2035年长期建设规划,以及大鹏新区作为深圳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主要承载区的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大鹏区在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产-学-研-用”一体化方面拥有共同兴趣,资源存在互补。学校将发挥学科资源优势,从推进海陆统筹、海洋科技、探索海洋资源交易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海洋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搭建海洋资源交易平台等方面,与大鹏新区深度合作,全力为大鹏加快推动海洋资源交易平台落地提供支持。 长江学者,海洋学院院长孙军教授主持会议 论坛以“经略深海、向海图强”为主题,分为高峰论坛、专题研讨和实地调研3个板块;围绕“海洋资源价值实现机制及交易平台建设”、“深海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探索”、“海洋碳汇发展与交易机制探索”、“海洋经济发展与海岸带开发探索”和“海陆统筹海洋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开展研讨。 会议邀请了国家高端智库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国家海洋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展开讨论,探索、谋划高质量向海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为深圳市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下的发展布局建言献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从事海洋相关产学研方向的科技人员超过100人,涉及了“海陆相互作用”、“海洋沉积及深水油气”、“深海采矿”、“天然气水合物”、“海洋生态与保护”、“气候与海洋”、“海洋测绘技术及装备”、“海洋国土空间利用”等若干方向,形成了多学科交叉下的,集“理论研究-技术开发-设备研制”多纬度的海洋科技力量。学校在上世纪50年代就成立了“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海洋研究的高校;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郝诒纯院士的带领下形成了“海洋油气勘探”的特色学科;2000年以后,学校将海洋地质学科的发展列入整体规划;2016年,学校成立海洋学院,在“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框架内,以及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带动下,正逐步形成了以“海洋地质”、“生物海洋”和“气候与海洋”为主要支点的学科发展体系,拥有我国华中地区唯一的“海洋科学”一级博士点。 主论坛现场 分论坛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