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4月高教动态36
发表时间:2024-05-06 09:48 目录 一、机制创新 1.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获批设立 2.深圳大学获教育部批准成立战略研究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 二、社会合作 1.中山大学与香港教育大学共建成立“粤港澳发展研究中心” 2.中山大学与深圳医学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3.澳大与复旦签署双学位项目合作协议 4.澳大校长率团与澳洲多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5.香港理大与上海西井科技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 6.香港理大与广东工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携手培养创新创业 7.南科大与罗湖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三、校友及社会捐赠 1.华南农业大学与温氏集团签署5年行动任务协议 温氏集团及集团校友向华农捐赠2000万元 2.香港浸大获伍絜宜慈善基金捐赠2.3亿元成立中医药转化研究所 四、科技创新 1.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颁发 2.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研发测试平台投用 3.设立科学城开放基金,给予最高一千万元配套支持 东莞松山湖:将真金白银投向源头创新 4.加速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全国首个大模型和算法 创新服务中心在前海揭牌 机制创新 记者4月20日从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筹建办获悉,教育部已于4月16日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函,批准正式设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以下简称:港城大[东莞]),学校现已同步启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将于今年9月开学。 据悉,港城大(东莞)首批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和电脑科学、电子资讯工程学、材料工程及纳米科技、机械工程学、能源及环境、商务资讯系统、土木及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学、生物医学工程、数据科学等10个硕士专业。 港城大校董会主席黄嘉纯表示,港城大(东莞)位于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研气氛浓厚,港城大(东莞)将会成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枢纽。 近年来,香港高校在内地已建成并招生的院校有3所。另据《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省正加快推动香港都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港澳高校赴粤办学。 香港城市大学获《泰晤士高等教育》评选为2024年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是全球知名的世界百强高等教育学府。(内容来源:深圳商报)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校园。(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大学获教育部批准成立战略研究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 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4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成立仪式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人才发展学术会议在深圳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的十多位专家齐聚鹏城,共话人才培养方式、探索引才用才途径,活动由深圳大学副校长张晓红主持。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是教育部科技委于2023年7月批准在深圳大学设立的战略研究基地。基地以服务人才强国、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为出发点,紧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的战略主题,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人才发展战略需求及结构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及支撑条件、人才发展制度体系构建等方向开展研究,未来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的高端智库。 深圳大学建校40余年来,累计培养了近30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汇聚近1700名国家省市高端人才,此次获批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是学校在部级人才战略研究智库建设上的重要突破,标志着深大在响应国家战略,深化人才发展改革创新方面迈出坚实一步。(内容来源:深圳大学) 社会合作 4月19日,中山大学与香港教育大学共建“粤港澳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开幕仪式在香港教育大学大埔校园圆满举行,两校代表互换合作协议,并进行牌匾揭幕仪式。中山大学党委书记、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理事长陈春声,香港教育大学校长兼应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来学院院长李子建,香港教育大学校董会副主席陈浩华等出席仪式。 研究中心的设立,旨在打造成为集学术研究、政策研究、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联合研究平台,同时作为香港教育大学在内地发展以及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在香港发展的支撑。研究中心在中山大学的执行机构是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在香港教育大学的执行机构是应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来学院。双方将在香港教育大学北角教学中心及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设立实体办公地点。(内容来源: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与深圳医学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4月15日上午,中山大学与深圳医学科学院在深圳校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携手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地,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颜宁院士,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杨清华、副校长谢湜、校长助理匡铭,深圳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谭瑛、涂欢出席活动。 会议现场 根据协议,双方将本着“研学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围绕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合作研究,探索科教融汇新机制,在科学研究、人员双聘、学生培养、资源共享、成果转化及推进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深化合作。 深圳医学科学院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全力支持建设的全新机制医学科学重大创新载体,是一家集医学综合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高级学术机构,于2023年10月11日正式成立,与深圳湾实验室一体化融合发展。(内容来源:中山大学) 澳大与复旦签署双学位项目合作协议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今(29)日率代表团访问澳门大学,获澳大校长宋永华热情接待。两校签署了《复旦大学与澳门大学双学位项目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优秀学生联合培养。 在宋永华、裘新、澳大副校长许敬文及复旦副校长陈志敏的共同见证下,澳大工商管理学院代院长雷智豪及复旦历史学(旅游学)系系主任黄洋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本著优势互补、平等互惠的原则,在旅游管理领域开展联合双学士学位项目,以分享高等教育资源,发挥各自教育特色及优势,共同培养优秀学生,服务国家及澳门特区政府的发展需求。(内容来源:澳门理工大学) 澳大校长率团与澳洲多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为进一步扩展澳门大学国际合作网络,提高国际化水平,澳大校长宋永华率团访问澳洲多所一流大学并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促进教学和科研的交流与合作,探讨联合培养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澳大代表团一行访问纽卡斯尔大学,获该校校长Alex Zelinsky等代表热情接待。双方签署了学生交换协议和合作备忘录,并就加强师生交流、科研合作、建立土木工程的联合人才培养项目等进一步合作交换了意见。在麦考瑞大学,宋永华与该校大学执委会成员、商学院院长Eric Knight,副校长Simon Handley等代表就建立工商管理双博士项目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以及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访问悉尼科技大学期间,代表团与该校副校长刘勉等代表座谈交流,就加强师生交流、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推进联合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交换了意见,并签署合作备忘录。在西悉尼大学,代表团获Clare Pollock代校长等热情接待,两校签署了学生交换协议,并建立传统药物领域的学生研究员计划及签署合作备忘录;代表团一行还参观了该校的NICM健康研究所,在该所所长Dennis Chang的介绍下,了解传统药物创新研究与临床应用、药物监管科学等领域的前沿科研动态,并就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达成共识。 在伍伦贡大学,宋永华与该校校长Patricia Davidson会面,双方就建立学生交换计划达成共识,并在工程学、资讯科技、工商管理等领域探讨联合科研合作进行深入讨论。代表团还访问了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宋永华与该校常务副校长Merlin Crossley 等就促进师生互访交流、建立联合科研项目、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此外,代表团参访了悉尼大学,并与该校代表就药物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研合作进行了务实交流,并就联合举办工作坊以及互派博士研究生达成共识。(内容来源:澳门大学) 香港理大与上海西井科技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 4月2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香港嘉里酒店举办「投资上海·共享未来」海外行系列活动(中国香港站)。在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先生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等领导的见证下,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上海西井科技(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方面的深度产学研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探索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应用实践。 推介会上,沪港共有18家企业和机构签署了8个重点合作协议,涉及金融服务、能源投资、展览展示、产学研等领域的合作,其中就包括理大与上海西井科技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的签约。 上海西井科技(Shanghai Westwell Technology Co., Ltd)是一家专业提供场景化新能源无人驾驶车队整体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公司。以AI和自动驾驶技术为锚点,从海港出发,通过建立起「人工智能+新能源」的Westwell Ainergy战略,上海西井科技的产品服务目前已覆盖海、陆、空、铁、工厂等多元物流场景,为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客户提供效率、成本、安全、减碳方面的多元价值。 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将推动双方通过联合实验室平台进行资源共享整合,共同在高级导航定位系统、空间感知技术、新型补能技术无人驾驶规控技术等共同关注的方向,推动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联合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培养高质素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才。 展望未来,理大将与上海西井科技携手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领域的密切合作与交流,从而实现突破性研究和攻关,实现以场景需求驱动科技成果转化,并联动培养领域内的杰出技术人才,为促动教育、科技、人才等要素的良性循环畅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内容来源: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大与广东工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携手培养创新创业 4月28日上午,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广东工业大学(广工)达成协议,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并启动「粤港澳大湾区沉浸式体验项目」,以学分制形式促进两地人才交流、创业合作项目落地,打造高质量创科人才生态圈。 双方在广工大学城校区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工大创谷举行签署仪式。 理大与广工将展开全方位合作,利用两校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专业人才和社会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推动有利创新创业人才培训的协同发展,促进两地学生构思开展创业项目,并在粤港澳落地孵化。(内容来源:香港理工大学) 南科大与罗湖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2024年4月2日上午,南方科技大学与罗湖区人民政府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协议签约仪式在罗湖管理中心大厦举行。罗湖区委书记范徳繁,副区长冯健,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姜虹、代理副校长韩晓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 据悉,罗湖区将引进南方科技大学品牌和管理开展合作办学,首个合作项目为共同开办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双方将依托南方科技大学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和基础教育领域“十二年(小学-初中-高中)+高校”贯通式人才培养成熟模式,结合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14104”战略布局,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全力创办品牌学校、名牌学校。(内容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校友及社会捐赠 4月9日,校长薛红卫率队访问温氏集团,温氏集团董事长温志芬、总裁黎少松热情接待了薛红卫一行。双方签订了2024-2028年行动任务协议,标志着华农和温氏集团第四期全面战略合作进入深化落实阶段。会上还举行了温氏集团及集团华农校友捐赠2000万元仪式。 根据协议,双方在未来5年将围绕党委合作交流和基层党支部共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平台建设、人员“双聘+互聘”交流、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扶贫5项重大行动任务推进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和人员交流,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参会人员介绍了目前的工作进展,围绕合作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温氏集团及集团华农校友捐赠2000万元仪式 为庆祝华农115周年校庆,温氏集团及集团华农校友向学校捐赠了2000万元。温志芬作为捐赠代表向学校捐赠现金支票,薛红卫向温志芬颁发了捐赠证书及纪念牌匾。(内容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香港浸大获伍絜宜慈善基金捐赠2.3亿元成立中医药转化研究所 香港浸会大学(浸大)获伍絜宜慈善基金慷慨捐赠港币2.3亿元,成立「伍絜宜中医药转化研究所」,并支持浸大中医药学院的研究工作,通过前沿科技应用和数字化,推动中医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内容来源:香港浸会大学) 科技创新 4月7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向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航智能”)颁发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这标志着亿航智能EH216-S成为全球首个获得适航“三大通行证”的载人无人驾驶eVTOL机型,将进入更大规模量产阶段。 生产许可证是中国民航局颁发给航空器制造商的关键证书。据了解,亿航智能已经建立了满足中国民航适航规章要求的批量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准进行持续生产、批量生产。 2023年10月,中国民航局向亿航智能颁发了全球首张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型号合格证;同年12月,亿航智能再次获颁全球首张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标准适航证;仅隔3个多月,亿航智能取得全球首张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许可证。短短半年时间内,亿航EH216-S在适航审定方面便取得了三个“全球首张”。 低空经济是亿航智能所在的广州高新区着力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当前,该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亿航智能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低空企业持续涌现。今年,该区推出首批10条高效物流低空航线和全市首条城市医疗集团低空配送快线。该区现共有低空产业链企业50家,覆盖研发设计与原材料、制造与集成、应用与服务等环节,年产值/营收规模约130亿元。(内容来源:科技日报) 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研发测试平台投用 4月10日电 (记者罗云鹏 通讯员林一程)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研发测试平台在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海域投用。 该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研发测试平台被命名为“合作者号”,直径3.3米,高9米,重达9吨,于2024年1月在深圳大鹏湾海域下水试运行。经过两个月的海上测试调整,平台各项功能运行良好。 深圳市海洋声光探测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剑平介绍,“合作者号”生态监测浮标搭载多种国产先进传感器和监测设备,不仅能实时监测温度、盐度、酸碱度、溶解氧等传统海水环境要素,还可实现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等智慧监测。 据悉,“合作者号”由深圳先进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州航标处等单位共同设计研发,能够将波浪能转化为电能,补充传统浮标仅依靠太阳能和蓄电池作为能量来源的短板,为浮标搭载的各类传感器和设备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 另悉,该浮标符合航标设计标准,在搭载海洋生态监测仪器设备的同时,亦具传统航标导航功能,且兼抗台风、防生物附着等特点。(内容来源:科技日报) 设立科学城开放基金,给予最高一千万元配套支持 东莞松山湖:将真金白银投向源头创新 4月9日,《东莞松山湖促进源头创新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发布。该《实施办法》将真金白银投向源头创新,从省区市联动支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设立松山湖科学城开放基金、配套支持国际重大科技项目、奖励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等方面,促进科学研究,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实施办法》提出,每年将安排不少于500万元设立开放基金,依托坐落在松山湖的大科学装置、重大科研平台,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具体工作将委托大科学装置运营单位、重大科研平台组织实施。 《实施办法》提出,省区市联动支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东莞松山湖每年安排1500万元,依托“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东莞市联合基金”,联合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共同支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具体工作将委托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组织实施。松山湖还支持单位及其科研人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按照所获立项单位资助金额的10%,在项目验收通过后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实施办法》明确,鼓励松山湖单位组织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评审符合要求的,按松山湖单位所获立项单位分配金额的1∶1给予最高1000万元配套支持。(内容来源:科技日报) 加速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全国首个大模型和算法 创新服务中心在前海揭牌 4月17日,全国首个大模型和算法创新服务中心——深圳(前海)大模型和算法创新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将向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提供备案咨询、辅导培训和预测试等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推进大模型与算法的研发和上市,推动大模型技术的合规化、规模化应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和效率。大模型和算法作为其中的核心技术,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包括网络安全、意识形态、数据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提出挑战。 数据显示,2023年,前海信息服务业营收实现2213亿元,增长51.5%,集聚了人工智能企业289家,占深圳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1/8,覆盖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涉及大模型、机器视觉、数据挖掘、智慧金融、智慧物流、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 此次成立的深圳(前海)大模型和算法创新服务中心除了为企业提供合规备案服务和提升企业产品上市效率外,还将充分整合深圳“数、算、网”优质资源,为企业提供数据流通交易、数据跨境指导、算力资源调度、高速网络服务以及奖补资金申领、金融财税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加速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内容来源:南方日报) 转载声明:转载文中内容是为了向公众传播粤港澳大湾区高教资讯,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若有信息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