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7月高教动态

32
发表时间:2023-08-08 09:44
机制创新


香港科大设立跨学科学院 提升跨学科教育与研究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为进一步提升其跨学科研究与教学能力,正式把大学跨学科课程事务处升格为跨学科学院(学院)。新学院将配合社会需要,灵活推出崭新的教学课程,以及推动包括艺术科技和生物设计等新兴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科大全力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科枢纽,而发展跨学科人才乃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因素。为吸引、培养并挽留这些人才,科大特别成立跨学科学院,以加强支援大学于六大研究领域1延聘跨学科教员的举措,并培育能应对当前社会多样而复杂议题的学生。


新学院不仅在聘请新兴领域跨学科教员方面拥有更大的灵活度,亦将于现时11个本科及研究生跨学科课程之外,推出一个全新的科技创新硕士课程,以及拓展现有的学术计划,进一步加强不同学院之间的融合交流。


跨学科学院正筹备推出的科技创新硕士课程,将由科大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培育了五间独角兽以及众多初创公司的传奇企业教育家李泽湘教授设计。课程旨在培育一批工程科技知识与市场营销技巧兼备的专业人才,以推动技术转移及研究成果落地。


学院亦将提升跨学科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以支持包括港科大(广州)在内的科大发展策略。一系列的举措包括优化大学的核心课程,以及将科大具标志性的「本科生研究计划」(UROP),扩展为「UxOP」的新计划。UxOP让同学透过体验式科研、教学、实习以及研究全球挑战和机遇,应用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并与来自其他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进行交流。此外,「Major+X」的规模亦会进一步扩阔,加入新的延伸主修课程。「Major+X」乃科大于2021年推出的课程架构,让本科生得以糅合传统主修课程与人工智能和数码媒体及创意艺术等新兴热门学科进行学习。


至于研究方面,学院将透过跨学科合作推动科研的突破,尤其在新兴领域方面。例如开发可应用于物理、化学及环境科学的先进演算法和软件系统的跨学科科学计算;结合工程与生物学开发新的医疗设备、治疗方案和诊断工具的生物设计;以及透过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而创造出来的崭新艺术表达形式、以及可用于应对社会与文化问题的艺术科技等。


学院的一系列新发展建基于跨学科课程事务处15年来稳实的跨学科教育经验。事务处成立于2008年,是香港首个透过整合不同学术范畴以提供创新学习体验的学术部门。以其近十年前推出的跨学科自选主修课程为例,当时是大中华地区首个让学生透过结合科大以至其他大学不同学系和学院的课程,来度身订造自己专属个人课程的一个学习计划。


六大领域包括:生物及转化医学、材料科学及未来能源、人工智能未来电脑及电子、创新工商管理及金融科技、环境科学可持续及绿色科技、艺术科技及人文科学。(内容来源:香港科技大学)



社会合作

南科大与临沂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7月11日上午,南方科技大学与临沂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图片

签约仪式


临沂市委书记任刚代表临沂市委、市政府向各位来宾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临沂有关情况。他指出,临沂产业体系完备、创新主体活跃、营商环境优越,可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应用场景、多层次的科创协作平台、高效能的创新创业生态。恳请南科大把更多高端人才、先进成果、科创项目推荐到临沂,市委、市政府将全面对接,找准产业契合点、创新切入点,全力创造最佳条件、提供最优服务,推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产业指导等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打造校地携手、产教融合、互惠共赢的示范样板。


南科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在致辞中表示,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临沂市与南科大在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与红色教育等方面进入全方位深度交流合作的新阶段。南科大将以共建南方科技大学(临沂)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为契机,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校地合作新路径,助推临沂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签约现场还举行了南方科技大学(临沂)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揭牌仪式。(内容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签约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橡胶万吨级产业化项目


7月20日,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江苏恒辉安防股份有限公司、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签订了万吨级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橡胶产业化项目。


图片

签约现场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麦均洪代表学校与江苏恒辉安防股份有限公司、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和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就“万吨级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橡胶产业化项目”完成正式签约。


为推进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橡胶全产业链生态圈的构建,项目落地签约的同时还进行了战略合作伙伴授牌仪式。合作伙伴单位包括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据悉,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橡胶是由张立群率领科研团队原创的橡胶品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的资助下,在彤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经近20年的持续研究,首次利用分子结构设计开发了不结晶、可交联的生物基聚酯橡胶材料,突破了高分子量聚酯橡胶连续化生产等工艺难题,完成了千吨连续化中试试验。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橡胶在耐低温耐油密封圈、可降解轮胎、可降解鞋、可降解手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对提高我国在橡胶领域的技术创新,保障我国橡胶行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内容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与广州白云区人民政府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7月21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与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区校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白云区人民政府机关会议中心举行。


此次与白云区人民政府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将促进区校双向赋能、相互成就,全面深化务实合作,力争在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及智慧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果,打造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校地合作新示范。

图片

签约仪式


据了解,此次区校双方将聚焦白云区高质量发展需求,在科研合作、科技攻关、实习基地建设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输送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内容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设立“小米青年学者”项目 小米公益基金会向学校捐赠


7月11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小米青年学者”捐赠签约仪式举行。学校党委书记章熙春、校长张立群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颁发攀登卡及捐赠纪念品。副董事长林斌,小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集团CEO特别助理兼总裁办主任刘伟出席仪式。学校党委副书记陶韶菁主持仪式。


图片

章熙春书记、张立群校长代表学校接受小米公益基金会捐赠


据了解,为助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小米公益基金会此次在华南理工大学捐赠设立“小米青年学者”项目。该项目面向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基础学科领域,在未来5年内选拔一批优秀青年学者给予大力资助。此项目也是小米公益基金会首个在华南理工大学落地的项目。(内容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香港中大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共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昨日(7月13日)于中大签订合作备忘录,并举行「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香港中文大学)」揭牌仪式。

图片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暨局长赵忠良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中大签署合作备忘录,搭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开展促进就业、创新创业及人才交流的『三大方面九项合作』,以拓展多维度、宽领域的合作格局,建构双向互助及协同发展的交流平台。我们希望能为有意到深圳发展的毕业生和创业团队提供求职招聘对接、创业项目金融扶持、职场及创业导师等全方位协助,进一步优化深港青年就业及创业的环境,并让深港两地青年作深入及全方位的交流。」


此次典礼是继2022年12月中大深圳研究院众创中心被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深圳「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后,于中大本部设立的港澳青年就业创业「反向飞地」。未来,中大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充分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在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推介、政策与产业对接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来自中大及香港的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创新创业、就业发展等提供新的全方位支援。(内容来源:香港中文大学)



中山大学携手中移互联网成立超级算力应用联合实验室


6月27日,中山大学-中移互联网超级算力应用研究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国家超算广州中心举行。围绕算力网络建设、AI应用研发、通信大数据挖掘、通话操作系统等方向,中山大学与中移互联网将开展科学研究及产学研合作,共同建设并长期运作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


图片

联合实验室签约合影


在座谈交流环节,双方代表还就互联网反欺诈、保密与网络安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超算+大数据+AI等合作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探讨,并表示将利用自身优势协同合作把联合实验室建设成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进而打造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力量。


在本次活动中,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马啸和中移互联网党委许锡明书记代表双方签署了《党建合创倡议书》,未来双方将依托超级算力应用联合实验室在业务和党建工作上开展更多的合作。


未来,超级算力应用联合实验室将加快探索以通信为起点、以AI为载体、以算法为动能的通信升级,加快挖掘通信作为人类使用自然语言交互的巨大数字空间价值,加快从合作研究走向应用创新,将世界领先的超级算力转化为强大的创新力和影响力,为数智社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用科技为人民群众构筑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内容来源:中山大学)



香港城大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推动材料科技及气候可持续发展的联合研究


香港城市大学(城大)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城大与国大在促进材料科技和气候可持续发展领域联合研发活动方面的合作进入另一里程。


该合作备忘录由城大校长梅彦昌教授和国大校长陈永财教授签署,并由城大校董会主席黄嘉纯先生和国大常务副校长(研究与科技)办公室高级处长罗继斌先生见证。


城大梅校长表示:“城大致力在香港及其他地区推广材料科技和气候可持续发展。今次我们这两所在区内领先的大学再次合作,进一步加强彼此的交流,实在是互惠互利。”


国大陈校长表示:“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複杂的挑战,大学对推动这些议题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发挥关键作用。今次通过与香港城市大学的合作,我们将能充分利用各自在研究方面的优势,促进材料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知识分享和新发现。”


根据该合作备忘录,城大理学院、工学院、能源及环境学院,与国大设计与工程学院、理学院将合作开展在材料科技和气候可持续发展方面,双方均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备忘录亦会促进两家大学的教职员、学生在研究和发展活动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内容来源:香港城市大学)



创新发展


广东拟出台科技创新条例


7月3日,省科技厅发布了《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条例》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主线,从立法层面着力构建广东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明确投入基础研究的资金占比


当前,广东科技创新仍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等短板,《条例》以专章对基础研究的定位、投入、机制创新、基金体系等内容予以重点明确。


《条例》提出,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础研究能力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基础研究,将广东建设成为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


在基础研究投入方面,应建立基础研究投入稳定支持机制,投入基础研究的资金应当不低于省级财政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的三分之一,逐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在全社会研发经费中的比例。


强化基础研究,探索科学前沿,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条例》提出,聚焦国际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组织凝练核心科学问题,鼓励科技人员围绕非共识、新兴和交叉学科等方向进行自由探索;探索赋予科技领军人才在科研任务、技术路线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自主决策权。


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条例》明确应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科研投入、组织科研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管理制度,设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为促进科技型企业不断涌现,《条例》对“科技企业培育”予以明确,要求强化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制定精准支持措施,培育创新性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


《条例》还要求,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发挥技术攻关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其开放创新链、供应链资源和应用场景,推动与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促进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


人才是推进科技创新、掌握技术命脉的重要支撑,加强科技人才储备迫在眉睫。


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条例》明确,财政资金设立的基础研究基金和科技人才工程中,支持青年科技人员的比例不低于百分之六十。同时,在省科学技术奖励中设立青年科技创新奖类别,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科学研究中取得创新性突破。


日前,首批“广东省十佳技术经纪人”出炉,这是广东首次举办省级的、面向个人的、针对技术转移人才的评选。


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在促成科技商品交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条例》提出,鼓励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转移人才队伍,设置技术转移专业岗位,建立专业化、梯度化的技术转移管理人员、技术经纪人等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


《条例》围绕“区域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其中,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重大创新平台等是重要内容。


2019年以来,位于南沙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向香港分部依托单位香港科技大学陆续拨付科研资金和建设经费等逾1亿元,打通了科研资金跨境拨付通道。截至2022年底,广东全省科研经费跨境拨付累计超过3.7亿元。


《条例》将这类经验予以固化,在财政科研资金过境港澳使用方面,明确要完善面向港澳的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鼓励港澳高校、科研机构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财政科研资金过境拨付。


同时,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促进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探索实施科研设备、科研样本、实验试剂、耗材等科研用物资清单制管理模式,对清单内科研用物资简化报关单申报、检疫审批、监管证件管理等。(内容来源:南方日报)



南沙拟出台强化港澳科技联合创新系列措施 拟对每个创新平台给予最高2亿资金支持


为贯彻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建设,推动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近日,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局发布了《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关于强化港澳科技联合创新的若干措施(公开征求意见稿)》。


为鼓励与港澳携手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措施指出,对每个创新平台最高给予2亿元的资金支持。对获得认定的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给予500万元一次性资金奖励。港澳地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南沙区设立分支机构按实际投入1∶1配套最高支持5000万元。


为加大港澳联合核心技术攻关,措施指出,将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设立港澳联合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每个项目最高支持1000万元。对南沙与港澳两地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项目按照区内高校、科研院所投入的50%,每个项目最高100万元予以配套,每个申报主体每年不超1000万元。


对项目、团队、研发中心等港澳主体落户均有奖励措施。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政府部门或港澳、区内机构主办的创新创业大赛奖励的港澳项目在南沙区落户,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对符合条件的港澳企业在南沙设立实体研发中心,按照上一年度研发经费的10%比例,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补助支持;对在南沙区注册成立1年内营业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港澳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资金奖励。(内容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