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动态(9月)43
发表时间:2022-11-01 10:57 适逢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5 周年,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宣布正式升格纺织及服装学系为时装及纺织学院(School of Fashion and Textiles,简称 SFT),开幕典礼于上周五 ( 9 月 2 日)在理大赛马会创新楼举行。 作为一所国际教育机构,新学院集合时装与纺织教育、学术及创新技术研究,全面提升毕业生和香港时装及纺织行业的竞争优势,与大湾区的市场同步发展。学院展望引领时尚产业的发展,造福社会大众,同时凭借学院的卓越研究和创新成果,为业界提供解决方案。 时装和纺织学院将全面增拨资源,发展教学和科研。课程内容与时并进,以迎合市场对先进技术的要求,全新科目包括:人工智能、数码设计、电子商贸及可持续发展等。重组后的本科生组合课程「时装(荣誉)文学士」和硕士课程 「环球时装管理」,灵活地将设计、商业及科技这三个关键元素,和卓越、高质和全方位的时装教育相结合,以满足香港、亚洲以至国际对时装人才的殷切需求。 2022年9月23日上午,南方科技大学与光明区人民政府共建“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签约仪式在南科大会议中心举行。 汇聚优质资源 强强联合聚焦原始创新 近年来,深圳市提出发展壮大 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个未来产业的产业集群政策和发展思路,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链,打造规模效应,推动产业集群式创新发展。光明区正在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全力推进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建设,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作为诞生于深圳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南科大深度根植于深圳,与经济特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同频共振。学校以“国家部署支撑发展战略”与“重大战略引领计划”为指引,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创新辐射带动作用,完善重点区域合作布局。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世界前沿科技,丰富社会服务内容、打造创新服务平台、构建高效合作机制。 根据双方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光明科学城建设规划,充分融合双方资源优势,在体制机制方面,尤其是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积极探索,践行科研经济理念,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 据了解,高等研究院将围绕先进光源中心、创新材料研究院、低温物理中心、生命医学中心、新药研发中心、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格拉布斯研究院、斯发基斯可信自主系统研究院等八个科学中心开展相关工作。高等研究院聚焦原始创新,各科学中心以重大源头创新为基础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引入具有明确产业化进展的项目,与创投天使资本深度合作,积极开展转移转化,依托大科学装置,用长期资本深度助力科技企业发展,为深圳市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集思广益,打造产业科技“光明”未来 为将“20+8”产业集群发展落到实处,推动科技创新加速发展,助力光明科学城建设,签约仪式后,由南方科技大学和高瓴创投共同主办,高等研究院承办的光明科学城科研经济论坛正式举行。论坛邀请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齐聚一堂,以思想启迪技术创新,以实践探讨科创路径,以实干创造新价值,实现新增长。 国泰航空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日(9 月 5 日)签署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合办国泰航空全新的综合见习机师培训计划,携手培育本地航空业人才,进一步发展香港成为航空人才培训中心。 为期 55 至 60 星期的全新综合机师培训课程,包括三个阶段的培训:理论、模拟驾驶训练及飞行训练。根据新签署的合作协议,理大会提供为期 150 个工作天的理论课程,其中包括至少 750 小时的教学和考试,内容覆盖飞行原理、气象学、机师操作表现、通用导航、航空仪器、无线电导航及航空法律等。顺利完成课程后,合格学员将赴海外接受飞行训练,最后返回香港于国泰城接受多组员模拟驾驶舱训练。 首班共 24 名见习机师已于今年 3 月在理大开始综合课程,预计于 10 月完成理论课程后展开飞行训练。另外,国泰航空亦在阿德莱德按原有课程为基础同时开办见习机师培训课程。 在全新综合培训课程下,大部份的见习机师培训活动会在香港进行,不但可确保培训课程符合国泰航空的要求,更令见习机师有更多机会深入认识香港的航空设施和相关机构,如香港民航处、航空交通控制中心、机场消防队、香港飞机工程等国泰航空的飞机维修服务供应商,尤其是理大和国泰航空的专业培训中心。 汕头大学与大唐汕头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9月18日,汕头大学与大唐汕头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正式揭牌。 双方还围绕储能、海洋牧场、海洋气象等技术领域开展交流,并探讨如何积极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构建长效合作工作机制,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推动协同创新发展。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是汕头大学和大唐汕头新能源公司深度合作的新起点,双方将携手并进,充分发挥各自在平台、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力量,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打造央企与高校合作的典范,并为汕头市创建国际风电创新港贡献力量。 9月16日,由广东工业大学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鲲鹏&昇腾开发者创享社” (以下简称“创享社”)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大讲堂圆弧报告厅举行,双方签订了鲲鹏&昇腾开发者创享社合作协议并为创享社揭牌。 据悉,创享社将通过学校主导运营、产业需求驱动的合作方式,围绕项目实战和研究创新,加速高校学生向产业开发者的转化。华为将结合鲲鹏/昇腾众智计划、鲲鹏/昇腾优才实习计划,以及欧拉/高斯/昇腾人才发展加速计划等,联合生态企业开放更多产业真实难题,以众智项目、开源项目、竞赛项目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实战中理解产业技术及场景化的应用。同时,华为还将为创享社提供一定的技术和专家支持,以技术沙龙、研讨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验、掌握产业最新技术和应用案例。广工也将强化“项目+竞赛+培训”等实践链条,构建多层次创新创业竞赛体系,打造从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科研训练到学科竞赛的全链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战育人新模式,持续为鲲鹏、昇腾及华为各产业链输送高质量实战型人才。 如何面向湾区,服务国家战略?创享社将依托此前广工与港澳高校合作共建的“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合服务中心”,同时不断拓展其他港澳高校参与,进一步推动实现创享社与湾区融合服务中心的有益结合,将基于华为技术的项目、竞赛、活动辐射到港澳高校,吸引更多粤港澳大学生以联合项目、联合参赛等形式参与创享社,进而拓宽广工与华为在湾区的人才培养覆盖面。 香港浸会大学(浸大)与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于9月22日签署《大学技术转移与合作》谅解备忘录,联手打造智慧新纪元及跨领域的科技发展,合作拓展包括中医药智慧化、药物研发、艺术科技、金融科技,以至跨学科研究及应用,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浸大及其附属机构,会与应科院共同发展多项研究合作模式,当中更涉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知识产权管理及商品化。 协议下,浸大及应科院将加强合作研究和推动技术转化和成果商品化,制定双方各自拥有的知识产权及研发成果的拥有权,以促进双方或浸大联属机构辖下联合研发或执行项目的商品化、缩短联合科研计划的研究时间,并提升资源运用和加快科研成果落地。 合作模式会以项目型式进行,加深浸大与应科院的技术交流与实现发展愿景,包括确定各持份者在开发科技成果的贡献,以及相关联合项目研究成果的所有权、资金安排、项目执行职责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务求以双方分别拥有的知识产权,发掘科技商品化的机遇,让本地研发更有效落地和量产。 香港浸会大学(浸大)获田家炳基金会慷慨捐赠港币1,000万元,设立「青年品格培育计划」,以帮助年轻人的品格发展及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 基金会于1982年由已故田家炳博士创立,是浸大长期的支持者,多年来慷慨捐款支持大学各领域的发展,包括成立「田家炳教育基金」,并襄助大学推行 「中国杰出访问学人计划」、「香港创意戏剧节」、「4E全人服务领袖计划」、「华语作家创作坊」,支持香港浸会大学发展基金及大学举办研讨会和创新服务学习计划等项目,协助大学各方面发展。 9月23日,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纪念奖牌颁发仪式在深圳校区举行。深圳市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会向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用以设立深圳校区“深圳市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会助学金”,助力更多学子圆梦大学舞台、实现青春梦想。 据悉,深圳市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会成立于2020年底,由百余家知名企业联合发起。协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高智慧赋能为理念,以高价值共识促服务,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高度、精度、准度、温度的优质服务,搭建一个共享、共建、共商、共赢的平台,与企业携手走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之路,为深圳“双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贡献力量。 “从基层走到现在,我深知一名体育学子运动生涯的不容易,因此萌生了捐赠这笔奖金用于学生培养的想法。”苏炳添在发言时分享了获得记大功奖励的感受,以及推动设立“暨南大学983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基金”的初衷。他表示,成立“暨南大学983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基金”,主要就是用于培育和发展高水平运动员等,借此帮助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助力国家体育和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切实推动我国朝着体育强国之路迈进贡献绵薄之力。 为培养更多短跑后备人才,2021年12月27日,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正式成立,由暨南大学、广东省体育局、中国田径协会三方共同组建。中心以田径(短、跨、跳)训练的前沿技术探索为主攻方向,以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服务大湾区建设,参与国家队备战奥运会、亚运会训练监控相关的科技服务和后备人才选拔及培养,以竞技体育促全民健康,以体育精神内涵发展体育教育事业。 2022年9月20日下午,作为首届教改班毕业生、深圳南科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张至向教育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用于支持母校发展。 张至介绍了南科新材的发展情况。他表示,在南科大的经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见识和阅历,感谢南科大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平台和选择机会。捐赠支持南科大,既是对母校一直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也希望通过实际行动帮助学校吸引更多社会资源。他希望能通过“娘家人”南科大与“婆家人”股东、投资人的深度合作,创造更多合作共赢的发展机会。 张至是南科大首届教改班学生,2015年毕业,毕业后与导师孙大陟(南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共同创办了南科新材公司,是南科大首批校办企业之一,主要从事新材料产品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