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我校余芳文博士作品斩获国际大学生类脑计算大赛特等奖61
发表时间:2019-10-22 11:37 10月19日-20日,2019年国际大学生类脑计算大赛在清华大学举办。本次大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科研院和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承办。大赛吸引了国内外科研机构的200余支队伍报名参加,参赛作品涵盖了硬件、算法、软件、应用等多个方面,经过严格的筛选与评审,最终组委会评选出16支队伍晋级决赛。 最后,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昆士兰科技大学合作的参赛作品《NeuroSLAM: 面向三维动态环境的类脑SLAM系统》,摘取特等奖的桂冠,获得30万元的奖金。 特等奖获奖作品:《NeuroSLAM: 面向三维动态环境的类脑SLAM系统》 作品简介:陆、海、空以及太空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复杂三维动态未知环境下,机器人三维自主导航仍面临许多难题。而自然界中的人类和动物,比如蝙蝠,却具有非凡的三维空间认知和导航能力。近年来,神经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大脑三维导航的神经机制。这些重要发现也为我们开发新的智能三维导航技术提供了重要灵感和理论基础。本项目NeuroSLAM通过借鉴大脑三维导航神经机制,为机器人开发了一套全新的类脑三维定位与制图系统。基于多维连续吸引子神经网络,利用3D 位置细胞(3D Place Cell)、3D方向细胞(3D Head Direction Cell)模型来表达机器人在三维空间的位姿,通过3D 网格细胞(3D Grid Cell)模型实现机器人在三维流型空间的3D路径积分(3D Path Integration),并基于Local View Cell、 3D Place Cell、3D Head Direction Cell的来编码机器人的三维空间经验。通过利用多组不同三维环境下的数据集对系统进行了测试,本系统能够实现生成高精度、拓扑正确的三维经验地图,可支持机器人的智能自主导航。 获奖队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昆士兰科技大学 余芳文是机器人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三维认知导航的研究者。他的职业愿景是创造出像人类一样靠大脑导航的机器人。他的研究对脑部潜在任务(例如3D导航和3D空间认知)中的神经机制进行建模,以开发新的神经形态3D SLAM和3D认知导航技术,用于基于太空、空中、陆地、海上的自主机器人和车辆。他现在正在从事NeuroSLAM的项目。他的顾问包括Michael Milford教授, Jianga Shang教授,Youjian Hu教授。 余芳文是IEEE-RAS,RIN,CCF和CAAI的成员。他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和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他目前是澳大利亚机器人视觉中心和昆士兰科技大学电机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访问博士生(2017-2019)。他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的软件工程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的硕士学位。 另悉,在“创业湖北”2016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上,余芳文负责的创业项目“金钉子认知导航云脑”喜获大赛“最具网络人气奖”、三等奖,并获得创业扶持基金1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