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8月高教动态20
发表时间:2023-09-04 09:44 目录 1.吉林大学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将在多个领域加强合作 2.中国地质大学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强化战略合作 3.南科大与青海师范大学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4.华南农业大学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汕头大学和广东电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华南理工大学与宿迁市人民政府校地合作正式启动 7.澳大与内地多所著名高校合办联合培养计划 8.港大教与学全面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9.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成立,建立长三角联络枢纽 10.香港科大与科劲发展建立联合实验室 加强可持续技术的创新研究 11.港中大作为发起单位参与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的落成仪式并协助建立香港分院 12.港中大与中山市签署协议加强产学研合作 13.香港城大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和高等教育部签署合作备忘录 加强战略合作 14.香港城大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建立创新研究院 15.香港理工大学与深圳市光明区达成协议推动共建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 吉林大学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将在多个领域加强合作 8月27日,吉林大学和深圳市吉林大学校友会分别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举行。与此同时,吉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校友科技转化平台及校友“名匠坊”联盟正式启动。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吉林大学、深圳市吉林大学校友会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将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协同育人、师资队伍、基础教育等多个领域加强合作,努力实现共赢发展。未来,还将本着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理念,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不断加强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会上,由深圳市吉林大学校友会发起成立,大湾区兄弟校友会共同参与建设的吉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校友科技转化平台及校友“名匠坊”联盟正式启动。深圳市吉林大学校友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高新科技研发、生产、制造的桥头堡,承担了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重任。吉林大学在大湾区拥有非常丰富的校友资源,他们中不少人在各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成立吉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校友科技转化平台及校友“名匠坊”联盟,正是为了继续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吉大精神、进一步整合大湾区丰富的校友资源,发挥校友会在校企发展、科技创新、合作共赢的推动作用。(内容来源: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强化战略合作 8月8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副校长王力哲带队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开展调查研究,局党委书记、局长许振强陪同调研并主持召开工作会议。 许振强回顾了局校长期友好合作的历程,指出双方在科教融合、人才引育、科学研究、大科学装置建造等方面取得良好进展与成效,他详细介绍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一二六六”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强化局校战略合作的推进意见。 王力哲围绕贯彻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工作融合发展路径,提出推进双方深度融合、协调联动,在人才培养、科教融合、科技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合力的建议。 黄晓玫表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长期承担国家公益性海洋地质调查任务,始终站在海洋地质科技前沿,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抓紧战略机遇,在大洋钻采船建造、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海洋油气勘探等方面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共同为“海洋强国”战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内容来源:中国地质大学) 南科大与青海师范大学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8月17日,第六届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高校联席会议在青海师范大学召开。北京师范大学等五所对口支援高校和南方科技大学等九所合作共建高校,与青海师范大学再次签订了今后五年对口支援和合作共建协议。 会上,青海师范大学与各对口支援高校及合作共建高校代表交流了2018年以来对口支援和合作共建工作情况,介绍了2023至2028年对口支援和合作共建协议。各对口支援及合作共建高校表示将深化细化各项任务举措,使协议落地落实,助推青海师范大学发展迈上新台阶。(内容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月26日,我校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在海南省三亚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据悉,此次战略合作目标主要为集中双方优势资源,发挥华农在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科技研发和产业孵化方面的区域优势,统筹推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高质量建设和发展。双方将围绕农作物、畜禽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育种关键技术开发和重大品种创制等重大科技任务开展协同攻关,打造多元化、多层次人才队伍,共同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新型科研机构科研管理体制等。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是经中央批准设立的新型科研事业机构。实验室按照中央确定的战略地位和目标任务,围绕主粮、油料、畜禽等国家食物安全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开展农业生物育种领域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探索新型科研机构运行机制。未来,实验室将建设成为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生物育种核心战略科技力量。(内容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汕头大学和广东电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月16日,汕头大学 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战略合作协议暨汕头电信 汕头大学 天翼物联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数字创新(物联网)”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汕头大学举行。 在领导的见证下,汕头大学、广东电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汕头电信、汕头大学、天翼物联签署《“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数字创新(物联网)”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 此次签约标志着汕头大学和广东电信的合作正式进入崭新发展阶段,双方将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础建设、信息服务、资源共享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为促进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内容来源:汕头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与宿迁市人民政府校地合作正式启动 8月14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与宿迁市人民政府校地合作启动仪式在江苏省宿迁市高新区举行。 仪式上,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勇和宿迁市副市长闫辉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校地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决策咨询、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引培、平台载体共建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郭宝春与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卢秀强,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超级机器人研究院执行院长俞祝良与北斗星通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徐林浩分别签署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企业博雷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瞿辉与宿迁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孟凯签订了光伏电池项目投资协议。 签署校地合作框架协议 签约仪式结束后,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以“新形势下开展好产学研活动的若干思考与实践”为题作专题报告。他深入阐释了新形势下深化产学研融合的重大意义,详细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丰富经验和丰硕成果,以及新形势下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相关实践。他表示,华南理工大学将以面向大规模产业化的技术创新集成攻关为任务牵引,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科研创新联合体,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攻关,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华工模式”。整场报告高屋建瓴,内容丰富,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也有旁征博引的案例分享,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内容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澳大与内地多所著名高校合办联合培养计划 澳门大学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内地多所著名高校合办联合培养计划,涵盖历史、金融、数学教育、生物医学与临床医学、土木工程等领域,以培养更多高端人才,提高产业创新和国际化水准,促进经济发展。 澳大表示,联合培养计划的设置亦积极配合澳门四大新兴产业发展,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并让他们体验多元文化及提升竞争力,为深合区乃至大湾区培养产业多元发展所需的人才。联合培养计划详情如下: 澳大与浙大合作的“2+4生物医学—临床医学"联合培养计划的正常修读年期为6年,学生须于澳大修读首两年理学士学位(生物医学)课程,其后于浙大医学院完成四年的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临床实习等专业训练。完成课程的学生可分别获颁澳大理学士学位(生物医学)和浙大临床医学学士学位。浙大是内地知名高校,其医学院的临床医学学士学位课程每年吸引众多海内外顶尖学生报读。该联合培养计划适用于就读澳大的港澳台及国际学生,为学生提供进入内地一流高校习医的机会。 澳大与复旦合作的“2.5+2.5金融学”联合培养计划的正常修读年期为5年,学生须于澳大修读首两年半理学士学位(金融学)课程,及于复旦完成馀下两年半的金融学专业课程。完成课程的学生将分别获颁澳大理学士学位(金融学)及复旦经济学学士学位金融学专业。现代金融业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四大新兴产业之一,该计划旨在支持培养顶尖人才,促进澳门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课程除涵盖本科金融专业的基本知识外,亦包括与中国金融业相关的专业知识。 澳大与华工大合作“2+2土木工程”联合培养计划的正常修读年期为4年,学生须于澳大修读首两年理学士学位(土木工程)课程,及于华工大完成馀下两年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期间,澳大学生将参与华工大的卓越全英班。完成课程的学生将分别获颁澳大理学士学位(土木工程)及华工大工学学士学位土木工程专业。 澳大与华师大合作“1+2+1及2+2教育(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联合培养计划的正常修读年期为4年,学生须在两校分别学习两年。澳大学生採用“1+2+1”模式,即第一年和第四年在澳大学习,中间两年在华师大学习;华师大学生则採用“2+2”模式,首两年在华师大学习,其后两年在澳大学习。教学实习将在澳门进行。完成课程的学生将分别获颁澳大教育学士(数学)学位和华师大理学学士学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 澳大与厦大合作“2+2历史学”联合培养计划的正常修读年期为4年,修读课程的学生须于澳大修读首两年文学士学位(历史学)课程,及于厦大完成馀下两年的历史学学士学位课程。完成课程的学生将分别获颁澳大文学士学位(历史学)及厦大历史学学士学位。(内容来源:澳门大学) 港大教与学全面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AI)正急速普及发展,香港大学(港大)在即将开展的2023-24新学年,在教与学各个范畴,全面把GenAI融入课程,积极提升学生在对 GenAI 的认知能力和应用技巧。大学将提供充足配套和支援,期望教职员及同学成爲开拓GenAI应用潜能的先导者。 港大教务委员会于6月通过就教与学使用 GenAI 的全面政策。新政策确认,同学具备有效掌握和应用GenAI工具(AI literacy)的能力至为重要,是目前在教与学上,在口语、写作、视像及数码等四种重要的沟通传播能力以外,同学须具备的第五种重要能力。 港大过去几个月已提供ChatGPT及其他GenAI工具供教学人员使用。于9月新学年,港大将免费为师生提供 Microsoft OpenAI 及 Dall-E 等 GenAI 应用程式供教与学之用,并会举办工作坊、提供网上课程和相关教材资讯等,让大家熟习并有效应用各种 GenAI 工具。 在新政策下,港大教学人员需设法让同学善用 GenAI 以达至最佳的学习成果,包括设计具创意、创新能让同学专注其中的教学活动,鼓励分析性思维,发展具批判性的研究能力,以及因应同学个人的兴趣及需要设计合适的教材。 港大在把 GenAI 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中会秉持最高标准,与教师、同学及资讯科技人员等不同持份者合作定期评估,这些意见将有助制订未来策略,应对日后出现的新挑战。 港大鼓励教学人员把 GenAI 融入课程评核,制定公平能够真正评核学生学习表现和成果的机制,目标是在秉持最高标准的学术诚信的原则下,确保同学有效并负责任地使用 GenAI 工具。(内容来源: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成立,建立长三角联络枢纽 8月28日,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在杨浦区成立,在成立典礼中,香港中文大学和杨浦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为港中大创博港上海基地揭牌,标志港中大进一步拓展内地重点城市创科合作设施。 成立后,港中大上海中心将成为港中大课程在内地上课的教学点,开展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及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合办的研究生课程等;为港中大学生和校友提供交流、创业、实习、专业培训、学术活动的场所;开展与长三角策略伙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等)的合作项目;支持港中大跨学科研究团队加强与上海和长三角科研机构跨领域的研究协作和知识转移。 港中大还与杨浦区政府签署《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意味着区校进一步合作的全面启动。区校双方将以本次签约为契机,以港中大上海中心为平台,共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共同探索科技创新范式,共同培育国际一流人才,持续推动港中大上海中心打造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内校地合作的标杆典范。 当日同时举行了港中大创博港上海基地(Innoport@shanghai)揭牌仪式。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揭牌成立的港中大创博港上海基地由区校双方合力打造,将作为上海中心的孵化平台,为上海基地的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提供一站式创新创业支持。港中大对接专家力量和企业家联盟,杨浦区落实创新创业服务团队,并为上海基地提供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推动上海基地成为上海高质量孵化器。 港中大将依托遗传学、基因学和精准医学、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等优势学科及领域,重点聚焦杨浦区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梳理获奖项目,从中筛选出相对成熟的硬科技项目,吸引优秀科研成果在上海落地,加强合作。 这些项目将以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北楼众创空间为首批载体,通过高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等形式共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跑通“科研—孵化—产业化”的落地模式,进而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内容来源: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科大与科劲发展建立联合实验室 加强可持续技术的创新研究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宣布与科劲发展有限公司(科劲)合作成立「香港科技大学—科劲国际可持续技术联合实验室」(实验室),探索在可持续技术和材料、碳减和再工业化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应用。双方今天为实验室举行揭幕仪式。 此次合作旨在发展崭新科技促进可持续的居住环境,应对由气候变化所引起、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以支持香港碳中和与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在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教授杨晶磊和科大物理学系与化学系副教授潘鼎的带领下,实验室将运用科劲的工业知识以及科大在可持续物料技术的科研实力,对节能、可持续及具商业化条件的家用必需品,进行包括技术转移、概念验证化、试产及生产制造工艺等多方面的研究。 在物料和产品创新方面,实验室将聚焦塑胶材料改造的研发。通过扩展应用场景、改善功能性及持续开发新品种,提升塑胶物料的可用性。实验室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循物理、化学或综合方法提升塑胶性能,以改良其特定属性、赋予新功能及大幅降低成本。创新技术产品研发范围包括耐用透明自洁纳米涂层、具抗菌功能的塑胶物料、以及用于厨具的超疏水和疏油新塑胶物料。新技术的应用除可减少清洁剂的使用,更可扩大塑胶物料的应用场景,以及延长物料的生命周期,大大减低使用石化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内容来源:香港科技大学) 港中大作为发起单位参与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的落成仪式并协助建立香港分院 2023年8月25日至26日,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及高层领导团队再次受邀访问北京,港中大作为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的发起单位,由段崇智校长代表出席于北京举行的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落成仪式。港中大更将共同推进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建设工作,并牵头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香港分院在香港的落地建设。(内容来源:香港中文大学) 港中大与中山市签署协议加强产学研合作 8月9日下午,中山市人民政府和中大举行协议签署仪式,在郭文海书记及段崇智校长的共同见证下,中山市欧阳锦全副市长与中大副校长陈伟仪教授代表双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作为香港第一所与中山市签署合作协议的院校,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 签订协议中,双方将利用中山市的独特区位优势与产业优势,并充分运用中大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科技研究、技术转移等方面的能力,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助力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品质合作发展,积极推动人才及资源等方面的流动。(内容来源: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城大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和高等教育部签署合作备忘录 加强战略合作 香港城市大学(城大)校董会主席黄嘉纯先生及大学高层管理人员,于2023年8月17日热烈欢迎并接待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代表团到访城大。该代表团由哈萨克斯坦科学和高等教育部部长Sayasat Nurbek先生,以及哈萨克斯坦驻港澳总领事Almas Seitakynov先生率领。 城大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和高等教育部签署合作备忘录,将会促进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学术交流。这次是有关部门首度与本地大学签署同类协议。 根据合作备忘录,城大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和高等教育部将探讨在城大设立“香港─哈萨克斯坦未来学院”等举措,以推动人才和机构合作、加强知识交流,以及促进香港与哈萨克斯坦了解相互文化;并拟在哈萨克斯坦成立城大研究与学习学院。合作备忘录亦会推动学者、研究人员和行政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培训、促进学生交流和招生,并鼓励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科研合作。(内容来源: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大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建立创新研究院 香港城市大学(城大)校长梅彦昌教授率领城大代表团8月2日拜会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先生,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共同建立香港城市大学青岛创新研究院,及加强双方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海洋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 城大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创新研究院。 根据该战略合作协议,城大与青岛西海岸新区将会开设“3+1+1”学位课程,共同建立研究生培养平台;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透过设立联合实验室、校企合作等方式,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并会探索成立专项支持基金,提升产业发展。(内容来源: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与深圳市光明区达成协议推动共建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达成合作意向,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建「香港理工大学深圳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研究院),旨在促进港深两地在教育、科技、人才各方面交流。 理大是第一所与光明区达成策略共识的香港高等教育院校。双方期望透过共建研究院,结合两地的资源,开展全面高效的产学研合作。理大凭借卓越的科研实力和完善的研究资源,将吸引更多优质科创企业及人才汇聚港深,促进两地科研合作交流和创业机遇。 签约仪式于 8 月 28 日在深圳光明科学城举行。 合作重点还包括协同创新发展平台,鼓励及协助理大青年师生在深圳市光明区创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和创业培育基地。同时,培养具有创新动力和先进科技研发经验的未来行业领袖,为推进湾区高水平人才集聚地的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 透过研究院平台,双方将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深化深港两地科技创新合作,迈进大湾区高质量建设发展目标。(内容来源:香港理工大学) |